汪苏泷和张碧晨的“原唱之争”胜负已分申银优配,“蒙面歌手”旺仔小乔,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审判。
01不露脸的演唱会,惹怒全网“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如今的旺仔小乔,想必比谁都更能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不露脸演唱会、高纯度AI道歉信、引导粉丝网暴素人、逆天言论引爆“原唱大战”……
在高强度刷屏一周之后,这出名为旺仔小乔的闹剧,终于被联合出手的平台们按下了暂停键。
先说结果:
近日,名为“旺仔小乔被禁言”的词条冲上热搜,目前,“旺仔小乔”的微博已处于禁言状态,原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而与此同时,除了微博被禁言,其坐拥千万粉丝的主阵地抖音和小红书账号,也均被平台禁止关注。
图源:旺仔小乔
回顾这场闹剧,一切的导火索,其实是旺仔小乔原定于8月在上海举办“2025 探寻者”个人演唱会。
演唱会票价从268元到968元不等,而主角旺仔小乔将全程戴面具,不露脸。
此前,旺仔小乔本人也从未在视频中露脸,就连在出席活动演唱时都戴着头套,但这一次,网友终于坐不住了。
不少网友直言,“不露脸还区分票价?买贵票是为了坐得更近地看一张面具吗?”
更有尖锐的声音指出:“不露脸怎么确认是真唱?甚至都不能确认台上那个是不是本人!”
图源:微博网友
显然,原本以“神秘感”为卖点的设定,反过来直接动摇了粉丝对旺仔小乔真实能力与诚意的信任基础。
对此,旺仔小乔曾在直播中试图解释,表示唱歌不露脸是出于个人隐私和安全考虑申银优配,不希望被外貌评价,只想大家关注声音本身。
演唱会的主办方也配合发文表示,演出将全程录像录音,音轨同步监察,严防假唱。
但解释归解释,观众并不买账。
更精彩的是,事情还没完。
就在风评急转直下的节骨眼上,旺仔小乔发布了一封“道歉信”,企图跟网友“真心换真心”。
她在信中写道:
“大家的每一条声音,无论是批评、质疑还是关心、激励,我都认真看了,也记在了心里,我真诚地接受所有批评与指正。”
然而,当网友将这封信送入AI查重系统,结果却显示查重率高达97.18%——几乎是完全生搬硬套了模板文案。
“除了名字是原创的,其它都是复制的。”这句流传极广的吐槽,几乎一锤定音,将这次危机公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翻车现场。
于是,道歉不但没换来体谅,反而成了压垮公众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02不止翻车,而是被清算如果说“演唱会事件”点燃了导火索,那接下来的“舆论爆破”,则像是一场多年积怨的集中清算。
演唱会风波之后,大量旧视频、直播片段和争议性言论被重新翻出,一时间,舆论从“质疑”升级为“讨伐”。
比如,旺仔小乔在直播中曾对网友冷嘲热讽:“你给我刷过几个子?你都没有给我刷100万,我鸟你干什么?”
图源:微观上海
不仅如此,她还曾在直播中公然曝光一位素人“黑粉”的微信号,并煽动粉丝围攻,事后却轻描淡写地回应称“人家又不是不会改微信号”。
不仅如此,旺仔小乔还曾在作品评论区站队表态、扰乱视听申银优配,直言:
“张碧晨是《年轮》的唯一原唱,我认定的东西不是错的我就不会改。”
也正是这句话,成为后续引爆“《年轮》双原唱”争议的火种。
在歌曲《年轮》的原创争议被吵上热搜后,汪苏泷与张碧晨官方工作室一度互发声明,最终不欢而散,以汪苏泷宣布撤销《年轮》的授权作结。
图源:微博网友
作为事件的“点火者”,旺仔小乔被迫道歉、下架视频,风评也因此进一步雪崩。
在电商天下看来,这些行为加总在一起,已经不是“偶发失言”,而是体现了一种网红心态失衡、权力错觉膨胀的典型症候。
当她在享受着平台给予的超额流量时,似乎从未真正意识到,“影响力”是一种带责任的力量,而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资本。
她既没有遵守平台与粉丝之间的“信任契约”,也没能展现与流量匹配的格局与担当。
于是,昔日的宠儿,如今成了众矢之的。
截至目前,旺仔小乔的抖音粉丝数已从事发前的2344万跌至1832万,短短数日掉粉超过500万。
03旺仔小乔,成了反面教材回首这一场流量反噬、墙倒众人推的闹剧,我们不难发现,旺仔小乔的经历,堪称一场生动的反面教学局。
看了旺仔小乔的过往作品,我们会发现,其在网络上走红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与明星合拍的翻唱视频。
这也就意味着,她的走红,很大程度得益于短视频与明星互动的算法加持,而非深厚的创作能力或演出履历。
图源:旺仔小乔
如今,一位靠翻唱起家的网红歌手,突然跳级到“举办个唱、票价近千”的高度,本身就引起了“割韭菜”的嫌疑。
旺仔小乔曾为演唱会定下“探寻者”这个主题,但如今看来,她真正需要探寻的,是如何做一个懂分寸、守规则、尊重观众的公众人物。
事实证明,在短视频时代,一夜爆红从不是神话,而是真实上演的日常;但在同样的时代背景里,“一夜坠落”也不再稀奇。
平台不是温室,观众不是韭菜,信任一旦破裂,无论票价几何,失望的人,都不会再买单。
旺仔小乔的塌房,不只是一个网红的“翻车现场”,它更像是这个时代对“情绪兑现能力”的一次测验。
图源:旺仔小乔
在电商天下看来,粉丝经济的本质不是数字,而是情感流通。
这也是为何岳云鹏、相声演员小沈阳,哪怕并非专业歌手,也能靠人气卖出多场演唱会高票价;
而何秋亊的“拼盘抄袭式演唱会”,却引发一地鸡毛——市场终会裁判情绪兑现力的高低。
说白了,情绪,才是演出商品真正的“价值锚点”。
04写在最后旺仔小乔的滑铁卢,是对情绪价值的误判,也是粉丝经济泡沫的一次自我爆破。
她忽略了一个事实:在社交媒体世界,粉丝并不只是被动消费的对象,而是随时可能反噬的镜像。
当舞台聚光灯打下来的那一刻,观众不是来看一个音色,而是期待一个诚实的、能兑现情绪承诺的“人”。
互联网世界从不缺热闹,但也从不纵容虚假。
同样,粉丝经济没有护身符,只有诚意和兑现。
当流量被用来包装泡影,当情绪被当作韭菜收割,最终就会像旺仔小乔这般——在喧嚣中登场,在沉默中谢幕。
作者 I 清清
来源 I 电商天下申银优配
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