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仓洞、弥阿里防线开源策略
议政府落入敌手,从地理条件和兵力部署情况看,首都汉城面临着严重威胁。
敌人占领保卫首都的大门议政府后,派第四师的一部沿议政府-高阳公路进击,威胁我在韦田-奉日川担任防御的第一师的后勤补给线,企图包围汉城;派第三师的一部沿抱川-退溪院方向南下,采取从汉城东侧突入市内的态势。国军在汉城东西两面受敌,由于没有环形防御阵地,继续坚持仓洞、弥阿里防御战斗也就失去了意义。
由于丢失议政府而遭到如此沉痛打击的国军,二十九日晨,根据参谋总长的现地命令,开始反击,但被敌人优势炮兵火力和坦克的突击挫败,无秩序地败退到仓洞。
至二十七日晨,在仓洞和双门洞丘陵地带,由第一、三、五、九、十五、二十二、二十五各团的残存兵力混在一起担任防御,陆军士官学校学员队在学校附近高地,从前线后退下来的第五、九、十六团的一部在佛严山一带,统归陆军士官学校校长李俊植准将指挥。
仓洞防线的我军指挥体系陷入了极度紊乱状态。那里成了没有指挥官的士兵和没有士兵的指挥官的大杂烩。仓洞防线于二十七日中午被敌坦克突破,士兵用仅有的几发步枪子弹朝坦克打,指挥官则用手枪向敌坦克“射击”。
我军残存部队后退到汉城的最后防线——弥阿里岭,以同首都共命运的悲壮决心,构筑了最后一道抵抗线。
弥阿里是环抱京元公路的山岭,只要封闭这条公路就会阻止敌坦克侵入汉城市内。对此,官兵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全力以赴构筑防御阵地。
汉城附近各部队的所有人员赤手空拳与敌坦克进行了决斗。敌人企图集中坦克和炮兵火力一举突破我阵地,以六十辆坦克为先导发起了攻击。
我军增加了兵力,改变了战术,采取大纵深配置。105毫米炮进行了突击射击,官兵们抱着地雷、手榴弹、炸药包爆破了敌人坦克。我军官兵以超人的战斗精神死守了弥阿里防线。
敌人终于放弃了对弥阿里防线的正面进攻,二十八日晨二时,派两辆坦克利用夜暗向洪陵进行渗透。
因敌坦克在出乎意外的方向潜入,突然出现在市内,防守弥阿里防线的部队于二十八日晨,开始了后退。
(二) 首都汉城的危机
汉城市民对政府和军事当局的夸张报道半信半疑,在焦躁不安中迎来了战争的第三天。
这天晨二时,李总统乘特别列车开往大田。三时在李范奭将军的主持下召开了非常国务会议,决定政府迁至水原。
与此同时,在国防会议上,犹豫不决的申性模国防长官和蔡参谋总长提出放弃首都的意见,遭到多数参谋官员的猛烈反对。最后决定死守汉城,并向市民大力进行宣传。
但是,仓洞防线一崩溃,蔡参谋总长又改变了主意,上午指示工兵监“在敌人突入市内前两小时”炸毁汉江桥,并将陆军本部移往始兴。陆军本部刚迁到始兴开源策略,美军事顾问团团长助理赖特大校接到麦克阿瑟元帅发自东京的关于美远东军司令部在韩国前线开设前线指挥所的电报,旋即转告陆军本部,建议重新迁回汉城。接到美军即将来援的喜讯后,蔡总长深受鼓舞,傍晚又把陆军本部迂回了汉城龙山。
汉城市民从二十七日开始才比较正确地了解到战况的推演,敌人已占领议政府,正逼近汉城市内。惊慌的难民立刻塞满了街道。敌机飞临上空撒了劝降传单,北韩总司令官崔庸健通过广播劝降。市民知道首都命运难保后陷入极大的混乱。
这时,各报和广播开始报道美军即将开设前线指挥所的消息,军政训局在市内进行巡回宣传。由于陆军本部重返汉城,逃难的大部分市民也开始归家。
(三) 炸毁汉江桥
工兵监接到蔡总长关于爆破汉江桥的命令后,二十七日上午指示工兵学校校长作爆破准备,准备工作于下午三时半就绪。
由于陆军本部从始兴返回汉城龙山,爆破推迟,爆破作业组留在江边待命。
夜十一点半,蔡总长召见政训局长研究广播电台的处理问题,同时也招见工兵监了解爆破汉江桥的准备工作。至于爆破时间,他说:“以后听我口头指示”。
二十八日晨二时不到,蔡总长接到敌坦克突入市内的报告,急忙打电话给在办公室待命的工兵监说:“……配置的特攻班不要动,立刻到汉江去爆破汉江桥,我经始兴去水原。马上执行!”下完命令就离开了陆军本部。
他驱车过汉江桥的时候,记不清对谁说的,边命令爆破边开车向南溜掉了。
汉江桥于晨二时半终于被炸,过桥的几十辆车皮同时被毁,数百人死亡。
然而,爆破并不彻底,中间的单行铁桥毫无损坏,后来北韩军修复此桥,坦克由此渡江。
这时留在陆军本部负责处理后事的付参谋总长和参谋们,根据从弥阿里赶来的李应俊少将的要求,决定推迟爆破汉江桥,直到我军主力向汉江以南后退完毕为止,但由于交通混乱,命令传达迟了。
美军顾问得知准备爆破汉江桥的消息,立即同陆军本部付参谋总长协商,决定在汉城部队、补给品和装备撤退完毕之前,不炸毁汉江桥。由于付参谋总长已经命令推迟爆破,因此立即同意了顾问团的建议。
在炸毁汉江桥的时刻,国军主力仍在首都彻夜浴血奋战,大部分重火器、装备和补给品仍在汉江以北。
二十八日仍有我军少数部队留在弥阿里防线阻击敌第三师进入市内。
有一个连规模的敢死队,在南山构筑阵地,抗击到最后一人,二十八日晚全部阵亡。
敌主力于下午三点完全占领市中心开源策略。
根据当时前后情况来看,汉江桥的爆破完全可以推迟六至八小时,这样就能够将三个师的兵力和装备全部撤走。
留在江北的国军大部都成功地渡了江,但由于过于分散,给恢复建制,维持战斗序列造成了困难。
市民从逃难的途中折返市内,只盼战局好转,但由于当夜毫无预告爆破了汉江桥,翌日汉城陷落,不得不在敌人的统治下渡过三个月的苦难生活。
前线勇士们连子弹都得不到补充,与敌决死作战的时候,也没有准备主力部队有秩序的安全撤退方案;在战战兢兢之中,因几辆坦克出现而惊慌失措,急忙切断了前线部队的退路,一瞬间就把国军用鲜血争得的威望一扫而光。
因此,军队在市民中的威望也同汉江桥一起顷刻丧尽。
(四) 始兴地区作战司令部
瓮津半岛和开城地区的形势,变得对我不利,首都警备司令部(首都师)即于二十五日下午派机甲团的两个排到金浦半岛,警戒东西两岸,准备抗击敌人的登陆。因为敌人占领了瓮津和开城地区,随时都可以渡过汉江口抢占金浦半岛,金浦机场就会陷入敌手,汉城的国军主力就可能从侧背受包围。
首都警备司令部的这种判断是较为正确的,但投入金浦的我军守备部队的任务大大超过了它本身的能力。
二十五日夜,我第十七团从瓮津撤退,第一师放弃了青丹,金浦半岛也面临了危机。
二十六日中午,北韩第六师动员大批木船和渔船,在文洙山前方金浦半岛的月串地区登陆,一部沿汉江上溯,在国军后方青岘里登陆。
我军预定二十九日中午撤至金浦机场固守,但二十八日敌人已占领了机场。
尔后,国军虽然进行了决死的迟滞战斗,但未能阻止敌人沿京仁铁路继续前进。
陆军本部于二十八日晨迁至水原,中午任命金弘一少将为始兴地区作战司令官,李应俊少将为水原地区作战司令官,负责部队的整编和汉江一线的防御任务。
金弘一将军到始兴陆军步兵学校,同行政参谋付总长金白一大校研究决定用收容的兵力开设作战司令部,着手汉江一线的防御准备。
江北的前线部队,在通信联络中断的情况下,丢弃了装备,渡过汉江归建。首都师师长李钟赞大校,第七师师长刘载兴准将,各率部渡过汉。第一师于六月二十八日在幸州渡河。
二十九日全力以赴地整编了部队,加强了汉江防线。
第七师在鲁梁津方向,首都师在永登浦方向,分别作了部署,从而形成了汉江阻击战的主力。第一师在始兴集结,编为作战司令部的预备队。金浦方向配置了新编的金浦地区警备队。另外,由第二、三、五师的各一部加强了汉江防御部队。
当时各师的装备,主要是步枪,火炮只有81毫米迫击炮二至三门,机枪三至四挺。士兵们从战争开始以来,经过无秩序的节节后退,加上缺粮,已经精疲力尽,士气不振。
然而,国军估计,按联合国决定来援的联合国军在釜山登陆直到开赴前线展开,需要三天,如果在这以前汉江防线被突破,联合国军就可能放弃釜山登陆,因此作出了死守汉江的决定。
(五) 北韩军强渡汉江
北韩军占领汉城,庆祝自己第一次战役的成功,授予第三、四师及第一〇五坦克旅以“首都师”称号,第一〇五坦克旅升格为师。
敌人的第二次战役的基本方针是,“在美军增援之前,在水原以北围歼国军主力,尔后前出到平泽-安城-忠州-堤川-宁越一线”,并决定京(汉城)釜(山)轴线为主攻方向。
敌人由于缺乏渡河器材,用几天的时间对我军汉江防御态势进行侦察,推迟了进攻。据说,北韩在南侵前为了临津江、汉江、锦江、洛东江等四大江河的渡河作战,曾向苏联请求四套器材,但苏联只提供了一套。
敌于二十九日夜以猛烈的炮击开始了新的战役。
三十日黎明前,敌第三师从西冰库开始渡江,在南岸登陆后为占领联结铜雀洞和黑石洞的高地,与我军展开了激烈的拉据战。敌人的企图是,第三师前出到鲁梁津附近占领汉江南岸的高地群,尔后掩护坦克从尚未破坏的单行桥渡江。
我军得知敌人没有坦克的支援后,增强了信心,在与敌对等的条件下,给敌第三师以重创,直到七月三日,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七月一日晨,敌第四师从麻浦方向开始渡江,被我第八团击退。在永登浦一带,我第八团和第十八团的一部,自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三日,击退了敌人五次进攻,确保了汝矣岛。
七月三日晨,汉江单行铁桥修复,敌以坦克为先导强渡汉江,开始向永登浦方向进攻。
守备汝矣岛的我第八团,由于敌已插入侧后,不得不放弃了汉江防御阵地。对岸的敌第四师因我第八团撤退,顺利渡江,对永登浦发起进攻。
集结在永登浦的我部队,为了最大限度地迟滞敌人,利用市内工厂、建筑物和堤坝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开战初受敌突然袭击而四分五裂的国军战斗序列,以惊人的速度很快恢复了建制。
国军作出最大努力开源策略,坚守汉江防线一周,尔后边进行迟滞战斗,边进行战略后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